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军事小说>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第三百五十一章 苏长青的野心:保卫滇缅公路,拿下蒲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一章 苏长青的野心:保卫滇缅公路,拿下蒲甘

奉北。

“此番入缅,前期准备非常重要。”

“我们的兵大多是奉北人,对南边的天气与气候可以说是相当不适应。”

“古往今来,这种气候上的不适应所造成的战斗减员非常严重。”

“我大夏国的疆土之所以迟迟不能向南推进,也是因为古代的东南亚一带区域瘴气弥漫、士兵往往还未抵达目的地,就因为瘴气、病疫等减员严重。”

“一支生病的军队,又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所以,医疗体系得跟得上,而且得适应南方丛林的气候,做出相应布置。”

南方不比北方,尤其是像蒲甘、交趾这些地区,一旦士卒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

再加上战场的恶劣环境,很有可能导致相当严重的战斗减员。

在苏长青的记忆之中,他的老学长杜律民率领的约15万名大夏国远征军士兵,在穿越野人山的过程中,最终仅有约2000人幸存,损失率高达867。

在这场被称为“死亡行军”的撤退中,士兵们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包括茂密的原始森林、致命的瘴气、暴雨、饥饿和疾病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大量人员的伤亡。

此外,还有数据表明穿越野人山的部队中,有3万到4万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还包括一些女兵,她们在穿越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不幸丧生。

穿越野人山的非战斗减员比之战斗减员,还要来的恐怖一些。

苏长青对此,不可能不做任何准备。

“另外!”

“后勤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那些顾头不顾腚,看到小鬼子就抱头鼠窜的大不列颠人。”

“虽然大不列颠人,拍着胸脯保证会为我们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服务。”

说到这里,苏长青话音一顿,“但是!”

“我不信!”

“以大不列颠帝国这种海盗起家的国度,坑起盟友来是绝对不手软的。”

“所以后勤,我们必须准备充分。”

“单兵作战口粮,必须充足。”

“且适应丛林作战之需要。”

“我可不想因为一些人的微操,以及大不列颠帝国、灯塔帝国这些列强的心怀鬼胎。”

“而令远征计划,彻底破产。”

二战时期的蒲甘地区极度混乱,在这之前,蒲甘地区一直是大不列颠帝国的殖民地。

但是!

其境内的势力极为混乱。

军阀丛生,各自为战。

虽说小鬼子对蒲甘地区也是侵略战争,但是蒲甘地区本就是大不列颠帝国的殖民地。

因此,蒲甘地区的一些民族独立领袖幻想通过东洋人将大不列颠帝国的国殖民者赶走。

但东洋人比之大不列颠帝国的统治更狠。

它们在蒲甘地区实行以战养战的战术,将自蒲甘地区掠夺到的大米、石油、矿石等资源运回其本土或其他的作战地区。

自41年底小鬼子开始进入蒲甘地区。

到45年8月战争结束,蒲甘战时的全部损失累计高达2307亿缅币。

而蒲甘地区在38/39年度的总产值才4945亿缅币。

第一次远征作战,大夏国远征军虽然打出了不少的漂亮仗。

但因为种种因素,最后不得不撤退。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各方势力的心怀鬼胎。

苏长青的想法很简单,退是不能退的,退回去,这一战不就白打了?

所以,他得站稳脚跟。

而外乡人想要站稳脚跟的话,就需要本土势力的配合。

这其中,又以同一个民族的更为可靠,能够利用。

蒲甘北部地区的汉族人口数量在19到30万左右。

自明清时期开始,滇南汉族因商贸、战争等原因迁徙至蒲甘北部。

在明朝末年,南明永历帝就逃入过蒲甘北部地区。

而等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之后,大夏国东南沿海的闽省、粤省等地居民经海路移民至蒲甘南部,从事商业和贸易等活动。

在蒲甘地区,就有不少汉族人口聚集的城市。

同时,大夏国少数民族也汇聚在此地。

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力量。

当然,还有其他的力量可以利用。

那就是蒲甘地区的红党组织。

二战时期的蒲甘红党成立于1939年8月15日。

其主要成员已经从盐安一带,抵达了奉北地区。

即将随苏长青南下。

蒲甘地区与大夏国邻近,受天朝上国的影响很大。

同时,其底层民众被殖民压榨、被封建统治残余势力压榨。

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而这种情况,我党最是有经验了。

既然小鬼子都可以以战养战,那苏长青通过发动当地的贫苦老百姓,组建反抗势力。

建立根据地。

想来也是可以达到以战养战、在蒲甘地区扎根下去的目的。

在三方势力中。

大不列颠帝国的核心目标是保卫天竺,而并非蒲甘地区。

其战略是利用大夏国军队掩护大不列颠帝国军队向天竺撤退。

至于大夏国青天党军的核心目标是保卫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并显示了大夏国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

总司令深知这是他的嫡系精锐,极力避免其遭受重大损失。

至于灯塔帝国(史迪威,其目标是保卫蒲甘地区,反攻仰光,从而支撑整个大夏国战场。

但这更像一个理想化的军事目标,忽视了政治现实。

这三方目标无法统一,导致行动无法协调。

此番入缅作战,苏长青并不想狼狈的从野人山撤回大夏国。

同时,蒲甘保不住的话,滇缅公路势必会受到严重威胁。

甚至面临被小鬼子打断的巨大风险。

事实上,在42年5月,小鬼子的军队为切断大夏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阻止国际援助物资的运输。

就切断了滇缅公路。

而滇缅公路被切断后,大夏国失去了重要的国际运输通道,加剧了物资短缺的困境。

此后,大夏国只能通过开辟驼峰航线等途径,继续获取国际援助。

这也让抗战时期,大夏国军队获得资源很困难。

苏长青此时不会计较于一党一军的得失。

毕竟都是大夏国的国防力量,所以他的计划与史迪威有高度重合的部分。

反攻仰光且不说。

滇缅公路是一定要保住的。

甚至要将大半个蒲甘地区,控制在手中是最好的结果。

只有如此,大夏国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从灯塔帝国送过来的物资支援。

而苏长青作为契合灯塔帝国作战意图的将领,和灯塔帝国合作愉快的话。

我党我军从灯塔帝国的物资清单中,拿走相当一部分。

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买卖,对于苏长青而言。

不亏!

……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