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军事小说>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184焰麦初生,星尘为证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4焰麦初生,星尘为证

晨光刺破火山星橙红色的天幕时,王玲是被过滤装置的低鸣唤醒的。她猛地坐起身,防护服的内衬还带着昨夜未散的暖意,手忙脚乱地抓过枕边的通讯器——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数据让她瞬间松了口气:ph值稳定在52,硫化物浓度降至38g/l,水流循环速率保持在每小时20升,一切参数都在预设的安全阈值内。

“醒了?”慕容冷越的声音从登陆舱门口传来,他手里端着两杯温热的营养液,防护服的胸前还沾着未清理干净的火山灰,“我凌晨检查过装置,防护罩挡住了后半夜的火山灰,冷凝系统的出水量比昨天多了15。”

王玲接过营养液,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四肢百骸。她看向慕容冷越的眼底,那里带着淡淡的青色,显然也是一夜未眠。“你又熬夜了?”她皱眉,语气里带着一丝嗔怪,“昨天紧急处理装置已经够累了,怎么不多睡会儿?”

慕容冷越笑着在她身边坐下,指了指舷窗外:“你看。”

王玲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半圆形的防护罩在晨光下泛着透明的光泽,过滤塔中层的共生基质里,中和苔的嫩绿色愈发鲜亮,熔浆苔的黑色叶片上凝着一层细密的水珠——那是冷凝系统凝结的露水,顺着叶片的蜡质层滑落,在火山岩的缝隙里积成了一汪小小的水洼。更让她惊喜的是,水洼边竟然爬着几只细小的黑色虫子,它们拖着透明的翅膀,在熔浆苔的叶片间穿梭,正是昨天在地表看到的、与焰羽鸟共生的“焰岩虫”。

“它们怎么会在这里?”王玲立刻起身,抓起采样箱就往舱外跑。慕容冷越紧随其后,手里还拿着地表环境探测仪。

两人蹲在防护罩外,透过薄膜仔细观察。焰岩虫的体型只有指甲盖大小,外壳呈深褐色,翅膀展开时能看到淡淡的红色纹路。它们停在熔浆苔的叶片上,用细长的口器吸食着叶片上的露水,吃完后便钻进共生基质的缝隙里,留下细小的白色卵粒。

“探测仪显示,这些焰岩虫的排泄物里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慕容冷越将探测仪的屏幕转向王玲,上面的成分分析图清晰可见,“它们以熔浆苔叶片上的微生物为食,排泄物反而成了共生基质的天然肥料。”

王玲的眼睛亮了起来,她用特制的放大镜观察着基质缝隙里的卵粒:“这是生态链的延伸!之前我们只考虑了中和苔、熔浆苔和熔浆菌的共生,现在焰岩虫的加入,相当于给这个系统加了一层‘养分循环’的保障。”她立刻打开采样箱,拿出无菌试管,小心翼翼地采集了几只焰岩虫和它们的卵粒,“我要回去分析它们的生理结构,看看能不能通过调节环境温度,让它们在共生系统里稳定繁殖。”

慕容冷越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弯腰捡起一块被晨光晒得温热的火山岩,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纹路——这是昨天打磨吊坠时剩下的边角料,上面还留着他刻意刻下的细小凹槽。他突然想起王玲昨天戴上吊坠时的笑容,那抹笑容比火山星的晨光还要耀眼,让他觉得连日来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对了,”王玲突然转过身,手里拿着一支装有焰岩虫卵的试管,“风澈昨天说凌霜和秦洲在冰雾星的系统也成功了,你说他们会不会遇到和我们一样的意外?比如冰雾星的暴雪堵塞了过滤装置?”

“凌霜比我们细心,她肯定提前做了防护措施。”慕容冷越走到她身边,帮她把试管放进采样箱的固定槽里,“不过我们可以把防护罩的设计参数发给他们,毕竟冰雾星的暴雪和火山星的火山灰,本质上都是环境杂质的干扰。”

两人回到登陆舱的实验室,王玲立刻将焰岩虫的样本放进生物分析仪,慕容冷越则打开通讯器,开始整理防护罩的设计图纸。实验室里只剩下仪器运行的轻微声响,阳光透过舷窗洒在桌面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一起,像共生系统里交织的中和苔与熔浆苔。

“分析结果出来了!”王玲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她指着分析仪的屏幕,“焰岩虫的幼虫阶段需要以熔浆菌的菌丝为食,成虫则以露水和微生物为食,它们的生命周期只有15天,产卵量却很大,一只雌虫一次能产50-80粒卵。而且它们的卵能在60c的高温下存活,完全适应火山星的环境!”

慕容冷越放下手里的图纸,快步走到她身边:“这么说,只要我们在共生系统里保留一部分熔浆菌的菌丝,焰岩虫就能自然繁殖,形成稳定的养分循环?”

“没错!”王玲兴奋地点头,“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排泄物不仅能提供养分,还能促进中和苔和熔浆苔的根系生长。你看这里,”她指着屏幕上的根系扫描图,“有焰岩虫活动的区域,中和苔的根系比没有的区域长了30,熔浆苔的根系也更粗壮。”

就在这时,通讯器突然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出“风澈”的名字。王玲按下接听键,风澈的声音立刻充满了整个实验室,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玲姐!冷越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跨星球共生数据库’搭建完成了!凌霜把冰雾星的凝冰藻-浮净苔数据传了上去,你们快把火山星的熔浆苔-中和苔数据也传过来,咱们可以做跨星球的共生模型对比了!”

“这么快?”慕容冷越有些惊讶,“我还以为数据库至少要半个月才能搭建好。”

“嘿嘿,这得多亏秦洲的编程能力!”风澈的声音里带着骄傲,“他连夜写了个数据整合算法,能自动识别不同星球的环境参数和物种特性,还能生成3d共生模型。你们传完数据后,就能在数据库里看到咱们四个星球的共生系统三维图了!”

挂了通讯器,王玲和慕容冷越立刻分工:王玲负责整理焰岩虫的分析数据和共生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慕容冷越则负责上传过滤装置的设计图纸和环境参数。当最后一份数据传输完成的提示弹出时,实验室的屏幕上自动跳出了跨星球共生数据库的界面——四个不同颜色的星球模型在屏幕中央旋转,分别代表雾沼星、火山星、冰雾星和还未开始任务的沙砾星。点击火山星的模型,立刻展开了详细的共生网络图谱:中和苔(绿色节点)、熔浆苔(黑色节点)、熔浆菌(灰色节点)、焰岩虫(红色节点)相互连接,节点之间的线条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芒,代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路径。

“太神奇了!”王玲忍不住伸手触摸屏幕上的节点,指尖划过中和苔与熔浆菌的连接线条时,屏幕上立刻弹出了两者的共生效率数据:“有机养分交换率68,水分共享率75,隔热效果提升40。”

慕容冷越的目光落在图谱边缘的一个空白节点上,那里标注着“待加入物种:焰麦”。“总部说的焰麦种子,应该今天就能到了吧?”他转头看向王玲,语气里带着期待。

王玲看了一眼通讯器上的物流信息,点头道:“预计下午三点,运输舱会在预定着陆点降落。我们得提前准备好种植区,把过滤后的泉水引到种植区的灌溉系统里。”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慕容冷越从登陆舱的储物室里搬出折叠式的种植架——这种种植架是用轻质合金制成的,展开后能形成三层立体种植空间,每层都装有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还能连接灌溉系统。王玲则拿着铁锹,在过滤装置旁边的空地上挖掘灌溉沟,她的防护服靴子踩在火山岩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额角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干燥的火山岩上,瞬间蒸发成一缕白烟。

“小心点,别挖太深,下面可能有火山岩的裂缝。”慕容冷越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拿着一根金属探测棒,正在帮王玲探测地下的岩石分布,“这里的火山岩层比较薄,挖30厘米深就够了,太深会破坏地下的微生物生态。”

王玲点点头,调整了铁锹的角度。阳光越来越烈,地表温度已经升到了62c,防护服的隔热层虽然已经调到最大档位,但她还是能感觉到一股燥热从脚底往上涌。慕容冷越注意到她的动作慢了下来,立刻放下探测棒,走过来接过她手里的铁锹:“你去休息会儿,喝点营养液,这里交给我。”

“没事,我还能行。”王玲想抢回铁锹,却被慕容冷越按住了手。他的手心隔着防护服传来温热的触感,让她的脸颊微微发烫。

“听话,”慕容冷越的语气带着不容拒绝的温柔,“你还要留着力气下午检查焰麦种子呢,种植区的活我一个人能搞定。”

王玲只好妥协,她走到旁边的阴凉处,打开一瓶冰镇的营养液,看着慕容冷越弯腰挖掘灌溉沟的背影。他的动作很熟练,铁锹每次落下都能精准地避开地下的岩石,灌溉沟的边缘被修整得整整齐齐。阳光照在他的防护服上,反射出淡淡的光泽,汗水顺着他的脖颈滑落,浸湿了防护服的领口,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动作。王玲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拿出通讯器,对着慕容冷越的背影拍了一张照片,照片的背景是正在运行的过滤装置和远处喷吐着火山灰的活火山,画面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力量。

下午两点半,通讯器传来了运输舱接近的提示音。王玲和慕容冷越立刻放下手里的活,朝着预定着陆点跑去。远处的天空中,一个银白色的运输舱正缓缓降落,尾部喷射出淡蓝色的火焰,在橙红色的大气层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随着一声轻微的震动,运输舱稳稳地落在了火山岩地面上,舱门缓缓打开,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十几个密封的箱子。

“焰麦种子应该在那个蓝色的箱子里。”慕容冷越指着其中一个印着绿色麦穗图案的箱子,快步走了过去。王玲紧随其后,手里拿着种子检测仪器。

打开蓝色箱子的瞬间,一股淡淡的麦香扑面而来——那是焰麦种子特有的香气,混合着总部特制的保鲜剂味道。箱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二十个透明的密封袋,每个袋子里装着大约500克的焰麦种子,种子呈暗红色,表面有一层细小的绒毛,像极了赤焰泉的泉水颜色。

王玲立刻拿出少量种子,放入检测仪器中。仪器开始快速检测种子的发芽率、病虫害和基因稳定性。几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发芽率92,无病虫害,基因适配火山星环境,可直接种植。”

“太好了!”慕容冷越拿起一个密封袋,仔细观察着里面的种子,“这些种子经过了基因改良,不仅能耐高温,还能吸收水中的有机养分,生长周期只有60天,比普通麦类短了一半。”

两人抱着种子箱回到种植区,此时灌溉系统已经安装完毕,过滤后的淡粉色泉水顺着灌溉沟缓缓流淌,在种植架下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水膜。慕容冷越将种植架的温度调到35c,湿度调到60,然后拿出特制的种植基质——这种基质是由火山岩粉末、熔浆苔的枯枝和焰岩虫的排泄物混合而成的,既能提供养分,又能保持水分。

王玲则将种子分成小份,均匀地撒在种植基质上,然后用喷壶喷洒适量的过滤水。当最后一粒种子被覆盖上薄薄的基质时,她忍不住直起身,看着三层种植架上的种子,心里充满了期待。慕容冷越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再过几天,它们就能发芽了。”

“嗯。”王玲点点头,转头看向他,“等焰麦成熟了,我们就可以在这里建立第一个生态种植基地,然后邀请总部的人来参观。”

就在这时,种植架上的湿度传感器突然发出了警报声,屏幕上显示湿度瞬间下降到了40。两人立刻检查灌溉系统,发现其中一根水管被火山岩的碎石堵住了,导致水流无法正常到达上层种植架。

“我去拿工具来疏通。”慕容冷越转身就要去登陆舱,却被王玲拉住了。

“等等,”王玲指着上层种植架的角落,“你看那里,有几只焰岩虫在爬!”

慕容冷越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几只焰岩虫正拖着透明的翅膀,在种植架的缝隙里穿梭,它们的口器触碰着干燥的基质,留下了细小的痕迹。更神奇的是,随着它们的活动,基质的表面竟然变得湿润了一些——原来它们的身体上沾着从过滤装置那边带来的露水,在爬行的过程中,露水滴落在了基质上。

“它们在帮我们保湿!”王玲惊喜地说,“虽然作用不大,但至少能暂时缓解湿度不足的问题。”

慕容冷越立刻拿来工具,疏通了堵塞的水管。当水流重新流淌时,焰岩虫们似乎受到了惊吓,纷纷飞到种植架的顶部,停在合金支架上,好奇地看着下方的泉水。王玲看着它们的样子,突然灵机一动:“我们可以在种植架的顶部安装一个小型的露水收集板,收集冷凝系统产生的露水,这样焰岩虫就能把露水带到基质上,形成一个天然的保湿系统。”

“这个主意好!”慕容冷越立刻赞成,“而且焰岩虫的活动还能疏松基质,让种子更容易吸收水分和养分。”

两人说干就干,慕容冷越用透明的耐高温薄膜制作了一个倾斜的收集板,安装在种植架的顶部,收集板的下方连接着一根细小的导管,能将露水引到种植架的各个角落;王玲则在种植架的缝隙里放置了一些熔浆苔的枯枝,为焰岩虫提供栖息的地方。当一切布置完毕时,夕阳已经西下,火山星的天空变成了深邃的橙红色,远处的火山喷吐着红色的岩浆,像一条巨龙在夜色中苏醒。

接下来的三天,王玲和慕容冷越几乎每天都守在种植区和过滤装置旁。第一天早上,当王玲掀开种植架上的保湿膜时,惊喜地发现基质上冒出了一层细小的绿色嫩芽——焰麦种子发芽了!这些嫩芽只有几毫米高,叶片呈淡绿色,带着一丝淡淡的红色,像极了火山星的晚霞。

“发芽了!真的发芽了!”王玲兴奋地拉着慕容冷越的手,声音里带着哽咽。慕容冷越看着种植架上的嫩芽,眼底也泛起了泪光,他轻轻拍了拍王玲的肩膀:“我们成功了,王玲。”

第二天,焰麦的嫩芽长到了一厘米高,叶片的红色加深了一些,根系也开始从基质中延伸出来,与熔浆苔的根系交织在一起。王玲用根系探测仪扫描时发现,焰麦的根系竟然能吸收熔浆苔分泌的硫化还原酶,从而增强自身对硫化物的抵抗能力。

第三天,焰麦的高度达到了五厘米,叶片变得更加宽大,颜色也变成了深绿色,只有叶尖还保留着一丝红色。此时,种植区的焰岩虫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上百只,它们在种植架之间穿梭,将收集板上的露水带到基质上,同时排泄出的养分让焰麦的生长速度加快了不少。

“玲姐!冷越哥!你们的焰麦怎么样了?”凌霜的声音带着兴奋,“我们的浮净苔已经开始在冰雾星的湖泊里繁殖了,凝冰藻和浮净苔的共生效率达到了80,湖水的冰层已经开始融化,露出了下面清澈的水!”

“我们的焰麦发芽了!”王玲立刻将摄像头转向种植架,“你看,已经长到五厘米高了,而且焰岩虫还帮我们形成了养分循环系统!”

凌霜和秦洲看着屏幕里的焰麦,眼睛都亮了起来。秦洲推了推眼镜,笑着说:“太好了!我们的数据库里又可以增加一个新的共生节点了。对了,风澈让我告诉你们,总部决定下个月举办‘跨星球生态成果展’,邀请了其他星球的科研团队来参观,你们的火山星和我们的冰雾星是重点展示项目。”

“真的吗?”慕容冷越有些惊讶,“那我们得尽快完善种植基地的设施,准备好展示的数据和模型。”

“放心吧,我们会帮你们的!”凌霜笑着说,“秦洲已经写好了一个自动数据采集程序,能实时将你们的种植数据上传到数据库,还能生成动态的生长模型,展示的时候肯定能惊艳所有人!”

挂了视频通话,王玲和慕容冷越相视一笑。慕容冷越伸手拂去王玲发梢上的火山灰,轻声说:“我们的任务,越来越有意义了。”

王玲点点头,她的目光落在脖子上的火山岩吊坠上,吊坠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温暖的光芒。她突然想起慕容冷越送给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