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军事小说>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第121章 吾孙李易有大帝之姿!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吾孙李易有大帝之姿!

两日后。

晚上。

晋王府。

府内颇为安静,唯有少数几个宫女打着灯笼来回穿梭。

内院。

屋子内。

李治睁开眼睛,看着黑黢黢一片的屋子,忽然悄无声息的翻身下床,蹑手蹑脚。

躺在床上的晋王妃王氏并未有丝毫察觉。

李治则是从旁边的箱子里掏出一条丝绸,悄悄的走到王氏身边。

他的一举一动都没有丝毫惊动王氏。

直到李治将丝绸带绕过王氏的脖子,比对了一番,这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大侄子给他出的主意还真是挺好用的。

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趁妻子不备,量到了尺寸吗。

他刚想要将丝绸抽开,忽然面前多了一双明亮的眼睛,正是王氏。

此时的王氏一脸懵逼的看着李治。

她刚刚虽然陷入睡梦中,但是向来睡眠较浅。

正感觉脖子处有些不舒服,便下意识睁开眼睛。

没想到看到这一幕。

自己的丈夫,拿着个绸带绕着自己的脖子,一脸兴奋。

这是要做什么?

王氏与李治面面相觑,旋即王氏尖叫起来。

“啊!杀人啦!”

甘露殿。

“臣长孙无忌,叩见陛下。”长孙无忌行至御案前,深深一揖。

“辅机,何事如此急切?”

“陛下,”长孙无忌的声音低沉,胖乎乎的脸上满是沉凝,“臣有紧急奏报!”

“辅机,你说。”李世民沉声道。

“近日来,我大唐天气炎热,或有烈日高温,也间或有连绵暴雨,不过暴雨虽多,却总不影响长安。”

“但是,微臣刚刚收到急报,京畿以东,暴雨连绵,旬日未歇。”长孙无忌语气沉重,“华州刺史报称,境内渭河及支流水位已远超警界。”

“河水冲激堤岸,根基饱受冲刷,虽然还未出现渗漏、管涌的迹象,但是不可不防。”

他微微一顿,加重了语气:“陛下,华州地处渭河下游,地势平衍。”

“若此雨势不减,洪峰持续,臣担忧华州河堤承受已达极限。”

“一旦溃决,则华州城郭、良田万顷及下游诸县,必遭灭顶之灾!”

“数万生民流离失所,漕运孔道亦恐受阻。”

“此实为燃眉之急,恳请陛下圣裁,速调京营健卒、征发民夫,并急运草袋、木石等物料驰援华州,加固堤防,严防死守,以避决堤之祸!”

李世民眉头紧锁,沉稳有力,旋即沉声道。

“辅机所言极是。”

“此乃国事,刻不容缓。”

“刘恩泰,传朕旨意速调京营健卒五千,由右武卫将军李勣统领,火速赶往华州!”

“首要之务,便是协助当地官民,不惜一切代价,加固堤坝。”

“草袋、木石等物料,着即由工部全力筹措,命京兆尹协同,征发沿途民夫车马,务必以最快速度运抵堤坝!”

旁边侍候的刘恩泰恭敬一礼。

“是,陛下。”

李世民又朝着长孙无忌道。

“辅机,立刻带着朕的口谕去工部。”

“让工部即刻选派精通水利、河工的得力官员与匠人,随军同行!”

“务必仔细勘察各处堤坝险情,指导加固,严防渗漏。”

“告知华州刺史及所有吏员,死守堤防!若有失职懈怠,致河决堤溃者,定斩不赦!”

“同时,令华州及下游诸县官员,即刻着手疏散低洼处百姓!”

李世民背着手,面色严肃。

虽然语气颇为急促,但是却丝毫不显得慌乱。

大唐自立国以来,天灾不断。

尤其是他登基以来,纵然贞观年间的百姓已经过得不错,但是灾害仍然给了百姓们不小的冲击。

他如今应对各方天灾,已经是颇为熟稔。

长孙无忌闻言,旋即恭敬退下。

片刻后。

甘露殿内又重新安静下来。

李世民放下奏章,叹了口气。

当个皇帝还真不容易。

便在此时。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父皇”

一道小小的身影走进宫来,正是晋阳公主。

她脸上正带着一丝激动。

李世民见到她一愣,脸上顿时露出柔和的笑容。

“晋阳,你怎么来了,不在宫里休息休息吗?”

“这天气太热了,朕看你还是不要到处走动。”

作为自己最宠爱的女儿,晋阳公主简直是贴心小棉袄。

晋阳公主朝着李世民行了一礼,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

“父皇,如今我这身体已经好了。”

“再也不像之前那般孱弱。”

“什么?”李世民一惊,有些愕然。

旋即,他立刻起身走到晋阳公主面前,激动道。

“晋阳,你刚刚说什么?”

晋阳公主抿了抿唇,正色道。

“父皇,我我的病好啦。”

“以后再也不用天天吃药了。”

“这还多亏了皇太孙殿下。”

李世民一愣,脸上露出茫然。

他按捺住内心有些激动的情绪,忍不住道。

“晋阳,你仔细说说,这跟大孙又有什么关系。”

晋阳公主旋即又将李易交给她丹药的事情细细道来。

李世民闻言,眉头紧锁,面上渐渐露出震惊之色。

“竟有此事。”

“大孙竟还有这等本事?”

晋阳公主小声道。

“父皇,儿臣刚刚已经请过太医署的太医前来为儿臣诊断,太医说儿臣虽仍然有些气虚,但是先天不足已经弥补,其更是称这是奇迹。”

李世民深深的吸了口气,脸上露出激动之色。

他一直以来都极为担心晋阳的身体,没想到晋阳却是忽然被大孙治愈了,简直是让他喜出望外。

这等喜事倒是稍稍盖住刚刚长孙无忌汇报的那则急报带来的阴霾。

李世民捋了捋胡须,笑道。

“大孙居然还有这等本事,真是”

他话音未落,忽然反应过来。

丹药?

这莫不是大孙在梦中得那位圣祖传授?

李世民眉头紧锁,越想越有可能。

大孙才几岁,当然不可能无师自通掌握这等治病的丹药,想必正是那位圣祖老子梦中传授。

李世民心情顿时变得激动起来。

若真是如此,自家这大孙还真是福缘深厚。

自古以来,凡有如此神迹者,都是千古圣君。

《山海经》《史记》载,黄帝母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生黄帝于轩辕之丘,自带“北斗星神”血脉。

大禹是黄帝玄孙,其父鲧为天帝派下的“治水官员”,因治水失败被舜诛杀。

大禹则是鲧“尸身三年不腐,腹裂而生”,自带“承天命治水”的神性。

如《史记》载,刘邦任泗水亭长时,醉酒斩白蛇,后见一老妇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种种上古玄奇,李世民本来半信半疑,尤其是自己当了皇帝之后,都不太信这些异象。

但是自家大孙这等年纪,生而知之,又有远超常人的才能,这特么不是天人转世是什么?

李世民身为皇帝,也知道天底下有些事情是没法解释的,或许这冥冥之中的确是存在着仙人。

他有些激动起来。

自己选大孙作为大唐的继承大统之人,还真是选对了。

大孙必能让大唐再次伟大!

吾孙李易有大帝之姿啊。

此时,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父皇”

李治满是郁闷的身影出现在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一愣,微笑道。

“雉奴,你来的正好,晋阳那点先天不足的毛病已经治好了。”

李治一愣,有些惊奇的看着晋阳公主。

晋阳公主点了点头,颇为高兴的将刚刚的话又讲了一遍。

李治闻言,脸上露出复杂之色,不免长叹一声。

“大侄子帮别人都不出问题,为何大侄子指点我总是出错。”

李世民和晋阳一愣。

李世民眉头蹙起。

“雉奴,你此言何意?”

李治欲哭无泪,将此前李易指点他的话又仔细道来。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

“大孙说的倒也没错。”

“让你给你的王妃送点东西,这不是挺好吗?”

李治一脸郁闷。

“听起来是好的,不过我按着大侄子所言去做,拿条绳子量她脖子,半夜她忽然醒来,以为我是要勒死她,所以现在吓的回娘家了。”

“我现在琢磨琢磨,总感觉大侄子这是给我尽出馊主意啊。”

晋阳公主:“”

李世民:“”

这主意好像确实有点馊。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书签 下一章